首页 资讯中心 客服中心 口岸收费公示 平台概况

西宁海关:青海沙棘“远游”全球

发布时间:2019-06-05 09:48 点击次数: 来源:海关总署

生活在高原的人对于沙棘的认识,想必就是那浑身长满了刺,酸的难以下咽的“酸溜溜”。它最大的优点就是生命力极强,不论刮风、下雨、干旱,始终生机盎然。殊不知,这小小的小金果不仅可以防风固沙,其极高的营养价值已逐渐被世人所认可。

一组来自西宁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4月,青海地区出口沙棘粉、沙棘籽油、沙棘维生素P粉等沙棘系列深加工产品货值达1960.8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2.8%,出口国家主要有美国、西班牙、捷克、泰国、加拿大等。

“绿色金矿”小果粒

沙棘,作为世人公认的植物级“活化石”已存活两亿多年,是世界公认的维C之王。更是生态保护价值最高的植物,被中国药典和世界药典广泛运用。有资料说,沙棘是二十一世纪人类健康的资源。

世界沙棘看中国,中国沙棘看青海。

中国沙棘是现代化大农业的代表,是中国“十三五”规划重点开发的方向,同时,又是国内唯一经济型防沙植物。其在水利领域、经济领域、产业链条等方面的作用无法替代。今天的沙棘已成为青海大健康产业布局中不可或缺的一员,称之为矗立在青藏高原的“绿色金矿”。

在青海众多的高原特色生物资源中,沙棘是一种十分独特的资源。目前全省25万公顷的经济林种植面积中,沙棘占到16万公顷,约占全国沙棘资源总量的20%,其地域分布北起祁连山,南至澜沧江上游,东起省界,西至格尔木。

高海拔、纯天然、无污染的环境,使生长在青藏高原的沙棘,其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均优于平原沙棘。沙棘耐寒、耐盐碱,不仅可以治理水土流失,防风固沙,而且丰富的营养价值也获得了极大的社会肯定。

上世纪50年代起,沙棘开始用于青海东部浅山地区造林,随着“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沙棘资源得到较快增加。上世纪80年代,“沙棘热”一度在青海兴起,但由于产品技术含量低,市场开拓能力差,企业管理水平不高等,各家产品陆续退出市场。

进入21世纪,沙棘资源的药用和保健价值得到社会广泛认可。抓住这一资源优势,青海支持企业以科技创新发展模式致力于沙棘产业的开发和延伸,逐步形成了从沙棘种植—沙棘饮料—沙棘医药保健食品—沙棘提取物综合开发的产业链条。

今天,聚集在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科技产业园区,以青海清华博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青海康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海伊纳维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企业积极投身开展沙棘精深加工,产品在国内外消费者面前展示出了独特的魅力,受到国内外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致富生态两得利

近年来,我省按照“东部沙棘、西部枸杞、南部藏茶、河湟杂果”的产业发展思路,坚持生态林业与民生林业协调发展、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的目标,不断壮大和发展林业产业,逐步实现了林业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双赢。

作为一种十分独特的资源,开发沙棘,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以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为例,大通现有沙棘人工、天然林14000公顷,近年来专门致力于沙棘果开发生产,青海伊纳维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大通建立了有机沙棘基地,在保护沙棘林的同时,聘请当地贫困群众管理和采摘。公司副总经理董树林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沙棘茶(叶)采摘季节为6-9月,大通县每年约有100人左右采摘,按每天每人约采摘25-30公斤算,一天约增收150元;沙棘果采摘季节为11月-12月,大通县每年约有300人采摘,每人每天增收100元;一年算下来一名采摘工能增收近万元。

董树林介绍,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公司优化原材料供应基地,实现农民、企业双赢。集中在大通景阳镇、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沙连堡、昂思多、德恒隆、二塘、巴燕等乡镇、开展沙棘原料的采摘、收购工作。年收购沙棘枝果约4500吨,辐射带动农户680余户。仅去年一年,伊纳维康在景阳镇上岗村以每公斤5.5元的价格采摘沙棘叶58吨,以每公斤2.8元的价格收购沙棘果12吨,上岗村50户贫困户通过沙棘采摘实现脱贫。

再来看看生态效应。沙棘被誉为治理水土流失,快速恢复植被的“法宝”,中国西北高原地区由于干旱少雨,土地瘠薄,大部分地区直接栽种乔木难于成活,而沙棘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的特点,因此一般每亩荒地只需栽种120-150棵,4-5年即可成林。并且沙棘的苗木较小,一般株高在30-50厘米,地径5-8毫米,栽种沙棘的劳动强度不大,一个普通劳力一天可以栽沙棘0.33-0.4公顷,而且沙棘的根系发达密集,地下像一张网,牢牢固持住土壤。

在长年从事沙棘研究的专家眼里,沙棘是一种神奇的植物,生存能力非常顽强,可耐旱、抗风沙,沙棘是我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改良土壤的常用树种,而且能为当地百姓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产业升级需合力

资料显示,沙棘含有近400种人体必需的生化成分,被誉为“神奇植物”。目前,我国所开发的沙棘产品已达几十种,涵盖了医药、食品、化妆品、饲料等8大类,年产值近20亿元。从青海来看,沙棘加工企业不到10家,已开发出沙棘酒、沙棘冰酒、沙棘复合提取物、沙棘饮品、沙棘油及软胶囊等系列产品。

“要不要尝尝沙棘汁?”在伊纳维康,董树林热情地招呼我们品尝沙棘饮品。“沙棘不仅仅具有生态功能,而且浑身是宝。沙棘叶可制成茶叶,沙棘果、沙棘果皮可制成食品、保健品……”说起沙棘的功效,董树林如数家珍:“我们的产品在世界各地销售和展出,已建设形成5条产业化生产线,正在进行部分产品二期规模化产能扩充建设。”

我们看到,这家提取车间里提取原花青素、提取果油、过滤等设备等一字排开,机器的轰鸣声中,沙棘果油通过离心机从一大桶果汁里提取出来,如“筷子”细般流出。一吨果汁只能生产1.5公斤的果油,足以见得果油相比沙棘本身来说附加值之高。

车间门前的空地上,工作人员正在对去年收购的沙棘果进行晾晒。只见,经过速冻、分离、保鲜后的沙棘果丝毫不失水分,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仍旧显得金灿灿。

伊纳维康进出口贸易部经理杨宏斌正在为5月21日刚刚接到的出口定单盘算着:这笔500公斤价值13000美元的沙棘果粉定单,作为保健品原料预计将在10天左右出口韩国。采访当日到来的这笔定单,让杨宏斌有些兴奋:“2017年就是韩国这家客商的稳定出口,让我们公司沙棘果粉出口居全国第一。然而,这个曾经非常稳定的合作伙伴,2018年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双方业务往来中止。如今,再一次合作,这是一个好兆头。”

杨宏斌说,监测靠前,出口时间缩短是企业出口提质增效的关键。“以前商品检疫的流程时间平均一周,如今已缩短至平均1天,实现快速通关。”随行的西宁海关动植物和食品检验检疫处副科长罗英介绍,我们将企业信用等级和风险管理相结合,不断完善事前——源头管理、事中——过程监管、事后——责任追究等各项监管机制,提高通关效率,极大地降低了企业出口成本,提高了企业效益。

通过“西海海关业务交流群”,刚刚接到“原产地知识培训”的杨宏斌补充说,海关还不定期举办进出口业务知识、质量安全知识、实验室检测技术等培训,不断提高企业自检自控能力,提升出口质量安全水平。

而在青海清华博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于雪看来,出口额的增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与企业间的诚信。于雪说,海外客户对产品的标准化、质量的真实性、以及产能相当重视,这是一个很长时间的尝试。正因如此,出口国对关于中国沙棘提取物产品标准化品质形成了良好印象,信任度不断提升,出口量与日俱增。“留住客户我们变得更有经验。”于雪充满信心。

清华博众创新技术,成功研发的沙棘天然维生素P粉获得国际认证。“也正是这一优质产品,今年前四个月全省沙棘出口额1900多万元中,清华博众仅加拿大一单就占到1500万元。”于雪说,预计全年仅加拿大这一家公司出口沙棘维生素P粉达12吨,出口额将达到3000万元。

“提升研发能力,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加大国内外展会的参展力度也是增加出口的有力举措。”青海康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服务部经理刘伟业说,企业一定要以产品为导向,密切关注消费者需求变化,不断加大研发力度,多出消费者认可的好产品,拓展新市场、新领域,加大科技投入和新产品开发,这是青海沙棘产业未来发展的大方向。刘伟业说,技术和市场若找不到切合点,产品就难以转化为市场竞争力。对企业来说,一定要在产品推广、营销上动脑筋、下功夫。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时至今日,沙棘汁、沙棘茶、沙棘油……一颗酸酸甜甜、带着刺的青海沙棘正释放着不可估量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从挖掘产业价值,建立生产基地,到科研开发产品,青海沙棘产业链虽然还有待完善,但却已成为生物产业园区在供给侧改革中强创新、补短板的生动实践。




服务热线
0311-95198
中国(河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
China (Hebei) International Trade Single Window
冀公网安备 13010502001635号 |冀ICP备16030065号-3 Copyright © 2015 河北省电子口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