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中心 客服中心 口岸收费公示 平台概况

科技感满满!海关助力一流国际机场创新发展——走进北京海关所属首都机场海关

发布时间:2025-01-09 11:24 点击次数: 来源:网络

1958年3月,首都机场正式启用,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民用运输机场。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机场功能的扩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首都机场”正式更名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逐步发展为国际航空枢纽。

如今的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空中一架架飞机划破天际,地面上各式货车往返穿梭。宽敞明亮的航站楼内,来自世界各地的旅客络绎不绝,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在数字化、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上一直走在前列。跟随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创新发展步伐,采访组开启了一次探寻之旅。

“无感通关”便捷体验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日均国际客运航班约170班,日均出入境旅客约4万人。采访组到达国际入境通道时,搭乘一架国际航班刚刚到港的上百名旅客正在通关。人流虽然密集,但排队的“长龙”并未出现。

“旅客通过智能闸机时,无异常的旅客能够快速通行,‘无感通关’,完全不会感受到已经过了检查。”北京海关所属首都机场海关旅检二处旅检八科负责人介绍说,海关在旅客通道上配备了集成式红外体温监测、核辐射监测设备,在旅客行进过程中就可以完成体温监测与核辐射监测。而对于监测结果显示异常的旅客,设备会自动报警,并将旅客信息推送到人工检疫环节,以便于现场关员及时开展后续作业。

同时,为提升旅客出境速度,首都机场海关创新性地与安检部门共享查验现场,将行李物品海关监管嵌入安检过程,使海关检查与机场安检的两道“关卡”实现物理空间上的融合。在此基础上,首都机场海关还与机场运营方探索将卫生检疫环节融入其中,对海关、安检联合检查通道进行改造。改造完成后,旅客在出境时只需接受一次检查,即可完成体温监测、手提行李检查和人身安检,不仅让旅客享受“一区同检”的便利,还可将查验等待时间缩短50%,大幅提升旅客通关便利化程度。

在探索实现“无感通关”的过程中,首都机场海关对入境托运行李也采取了先期机检的监管模式。将X光机、CT机等先期机检设备嵌入到机场行李传送带中,实现对旅客大件托运行李的前置监管。在旅客下机前往行李提取区的过程中,海关已经完成对托运行李的机检,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旅客的停留时长。

“我经常带孩子出国旅游,现在通关速度真是快了很多。”刚从日本搭乘航班入境的王女士感慨道,“我们不仅可以在手机上自助申报,而且通关的时候也不用再重新搬放行李到机器上检查,对我们这些带孩子出行的旅客来说很人性化。”

王女士提到的自助申报,是指旅客入境前,可使用“海关旅客指尖服务”微信、支付宝等小程序,主动向海关进行健康状况和行李物品申报。海关通过数据分析,就可基本确定旅客及行李的风险等级。航班抵达后,低风险、无申报、卫生检疫和行李机检一切正常的旅客,可全程享受“无感通关”。

“无感通关”的背后,是数据的支撑和交互。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空港口岸,海关通过不同功能的监管设备和星罗棋布的信息站点,让数据无声地在各岗位间传递。作为“7×24小时”实体化运行的隶属海关三级指挥中心,首都机场海关监控指挥中心是旅检口岸监管的“中枢大脑”,采取风险分析、指挥调度、远程对话等方式,实现对通关现场的统一高效指挥。

首都机场海关旅检二处负责人说:“把科技当‘眼睛’、用信息做‘耳朵’,把最好的通关环境留给广大守法出入境的旅客。”

“场内连程直转”创新模式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作为国际航空枢纽,拥有航线覆盖全球、航班众多的优势,国内不少企业都选择先将货物空运至此,再搭乘国际航班出口。此前,出口货物大多要进行多次货物交接。为了助力出口企业降本增效,首都机场海关在确保监管到位的基础上,持续推进监管措施创新,开创了“场内连程直转”新模式。在该模式下,出口货物可以直接通过场坪内道路进入出口拼装库,快速完成安检、拼装等操作,全程只需进行1次货物交接,操作时长由原来的24至36小时,缩短为现在的3至8小时,整体时效压缩了70%。

在首都机场海关现场监控屏上,采访组能够清晰地看到出口拼装仓库内的“场内连程直转”货物作业情况,仓库工作人员正在对一票从深圳启运准备出口的服装进行整装。从飞机落地到货物搭乘国际航班出口,全程仅用了3个小时。

“场内连程直转”创新模式的落地,是北京海关助力首都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75项细化措施的具体实践,真正解决了企业的急难愁盼问题。“这一特色操作模式,不仅帮助我们节约了70%的地面物流操作时间,还降低了20%的操作成本。那些特别急的海外订单,我们现在也敢接了!”安蓝(北京)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伟涛说。

作为一家经营服饰、鞋帽出口的贸易企业,安蓝(北京)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的主要业务模式是将国内南方生产的产品运抵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通过这里的众多航线,将货物发往欧洲。目前,该公司已运用“场内连程直转”连续出口总价值400万元的货物,节省资金数万元。

为进一步提升进出境物流效率,首都机场海关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立足实际需求改革创新,与促进外贸稳增长深度融合、互促并进,为口岸发展增添新活力,为区域发展增添新动能。

为解决调研中企业反映的如何将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口岸合作多年、服务优良的货运通关服务机构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丰富的航线、先进的现代化物流管理体系进行跨区域对接的问题,北京海关积极改革创新,有效使用两个机场的货运资源优势,满足进出口企业诉求,推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和大兴国际机场“一地两场”物流协同作业监管措施正式落地实施,助力京津冀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格局。

“前期,我们对新模式下的物流监管过程进行缜密的测试,采用信息流与实货流测试相结合的方式,畅通物流作业渠道,明确运输标准原则,通过签订责任书等方式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同时综合运用RFID(射频识别)、GPS等技术确保货物转运过程海关监管到位。”首都机场海关物流监控处监管场所管理科负责人介绍。

“多年来我们深耕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货运事业,积累了良好的硬件基础与客户口碑。‘一地两场’让我们在用好机场航线资源和产业链的同时,省去办理货物转关手续的时间与人力成本,我们的客户也享受到海关量身定制的最优物流方案。”说起公司的发展前景,中国外运空运北京公司总经理温龙飚信心满满,“新模式下,整体物流效率可以提升50%以上,仓储、理货等环节也可以实现24小时作业,货主收货等待时间进一步缩短。”

“首关一站通”为民服务

“在首都机场进出境、办业务,如果政策和办事流程不清楚,或是遇到急难问题,‘首关一站通’都能一站式解决。”在首都机场海关监控指挥中心,综合业务处运行监控科负责人为采访组详细介绍了“首关一站通”的运行情况。在讲解过程中,不断有咨询电话打进来,现场的海关工作人员一一进行耐心解答。

“首关一站通”是首都机场海关推出的一站式便企服务平台,是全国首个实现“7×24小时”人工服务的隶属海关业务咨询平台。

“您好,这里是‘首关一站通’业务咨询热线,有什么可以帮您?”这样的应答,首都机场海关关员卢夏一天中不知道要重复多少次。除了咨询热线,卢夏和同事们还守候在“首关一站通”微信服务号后台,24小时不间断回复着一个又一个咨询问题。目前,该平台已实现热线呼叫中心和微信服务号升级并行,涵盖政策推送、活动组织、咨询解答、问卷调查等功能,实现海关消息“指尖达”、线上咨询“一日结”、企业心声“言路通”,做到咨询服务即时响应,业务解答全天候不间断,为企业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自“首关一站通”平台开通以来,截至2024年10月31日,关注用户3308人,注册企业数691家,解决咨询问题16633个,为企业、群众解决急难问题1520件,回复办结率、满意率均达100%。

走进首都机场海关各业务现场政务服务专区,可以看到统一规划的政务公开设施清晰易读。公示栏与电子屏随时动态更新,在确保内容真实性、及时性和安全性的同时,让来访人员对机构信息、办事流程、通知公告等信息一目了然。执法人员信息专栏的公开和透明,让前来的办事人员更舒心放心。各业务现场还提供各种通关服务手册、惠民惠企等政策宣传材料,以供有需要的单位和个人随时取用。

与此同时,首都机场海关还在不断探索服务新形式。“小关姐姐”就这样诞生了。“你们那个‘小关姐姐’什么时候更新啊?我们每天都等着听她上课呢!”常有报关员围在海关柜台前“催更”。

大家口中的“小关姐姐”是首都机场海关法治工作室原创的“小关姐姐来普法”系列漫画中的IP人物。“我们希望通过这种相对固定的、由海关原创的漫画IP,吸引大家持续关注海关的普法内容,帮助大家逐步养成知法、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行为习惯;通过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谈起创作初衷,首都机场海关综合业务处法制科负责人说。

据了解,现在“小关姐姐”已经走出了“二次元”的世界,真人版“小关姐姐科普频道”已经在首都机场海关旅检现场上线,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向广大出入境旅客讲解健康申报流程、携带宠物入境流程等。

民有所呼,呼的是需求;我有所应,应的是服务。首都机场海关一直在不断探索,以“百姓视角”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努力营造更加阳光透明、公正公开的服务氛围。

此次首都机场海关之行,从旅客“无感通关”,到货运“连程直转”,再到“首关一站通”服务平台,处处都是科技感,满满都有为民情。

谈及今后的创新发展,首都机场海关将紧密结合大兴国际机场货运区建设项目和双枢纽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要求,加强科技应用,在不断调整完善进口物流协同工作模式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出口业务支持。以严密监管、精准服务促进北京地区空运发展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拉动产业辐射效应,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贡献海关力量。


服务热线
0311-95198
中国(河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
China (Hebei) International Trade Single Window
冀公网安备 13010502001635号 |冀ICP备16030065号-3 Copyright © 2015 河北省电子口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