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京唐港海风轻拂,烈日下的港区码头依旧繁忙。与巨型门机遥相呼应的,是海关大楼里一阵阵清脆的童声——“阿姨,为什么不能购买‘异宠’?”“蚊子也会坐船吗?”为了迎接新的学期,京唐港海关特别开设了“国门小卫士”课堂,关员通过趣味十足的宣讲,让青少年近距离了解国门生物安全知识,让“守护生态家园”的理念扎根于孩子们心中。
课堂以“身边的入侵物种”为切入点,结合图片与短视频,用贴近生活的案例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公园草丛里外壳又大又扁的蜗牛,可能是外来入侵物种非洲大蜗牛!”随后,详细讲解了非洲大蜗牛、美国白蛾、长芒苋等物种的扩散路径与危害——非洲大蜗牛不仅啃食蔬果还可能携带病菌,美国白蛾幼虫能短时间啃光整片树林叶片,长芒苋则会挤占农作物生存空间导致减产。孩子们由此意识到,外来入侵物种可能隐藏在入境包裹、邮寄物甚至旅游带回的植物标本中,并非遥远的概念。
为增强知识的直观性,京唐港海关关员还准备了生物标本展台。玻璃罩内,非洲大蜗牛外壳螺线清晰,比本土蜗牛大三四倍;美国白蛾成虫带独特白色翅斑,幼虫布满绒毛;长芒苋干花芒刺分明,还原其在田间“疯长”的形态。面对孩子们“这些物种怎么来的”“遇到该怎么做”等提问,关员一一解答,还现场演示识别方法,教大家通过外壳、翅膀斑纹、叶片特征区分入侵物种与本土物种,让实用知识快速被掌握。
最受青睐的环节是马铃薯甲虫手工制作环节。“马铃薯甲虫鞘翅上的黑色条纹是显著特征,也是区分它和本土甲虫的关键。”关员一边演示拼插,一边讲解其危害:“它专啃马铃薯、番茄等茄科作物,会导致庄稼叶片千疮百孔,严重影响收成。”同学们专注动手,有的扣合虫身与鞘翅,有的用彩笔添加“警示色”,还在作品旁写下防护标语。张同学举着拼好的模型说:“拼虫子也能学知识!”
此次开学季小课堂不仅让同学们了解了外来入侵物种的危害与防治知识,也使他们真切感受到海关工作与生态安全、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正如海关工作人员所说:“国门生物安全需要每个人参与,希望同学们把知识带回家、带进校园,成为国门生物安全的宣传员和守护者。”这个夏天,京唐港海关用生动的“实践课”,让青少年在学习中成长,为筑牢国门生物安全防线注入青春力量。